第四百四十八章 陲山裂变-《无尽寒冬:我的营地无限升级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黄甲军共有三支,一军可以算作段氏嫡系;三军则算是穆氏嫡系;唯独二军,由段氏和穆氏轮流执掌,虽说如此,但论实际影响力,穆氏其实要更胜一筹。

    此刻在城门值守的他们,全都是第三军士卒。

    打从前年鸿门之战,军首穆龙河被大夏领主夏鸿斩断双臂,抓去大夏服役,作为穆氏嫡系部队的他们,在镇城的处境,就开始江河日下了。

    以北方三镇为例,摩敖南麓的九个镇,内部高层情况大体能分成两种,一种是北朔和金山那样,由一家说了算,北朔杨氏、金山上官氏;还有一种,就像武川双族鼎立那样,由秦氏和叶氏一起说了算。

    而陲山就属后者,有段氏和穆氏两家并立。

    严格来算,段鸿其实是穆龙河的后辈,陲山的基业最早是由穆龙河跟段鸿的父亲段钊一同打下来的。

    穆龙河不在的这一年多,领主段鸿,在段氏一族子弟的撺掇下,不断打压穆氏,先是让段星取缔了穆清雨的监察院院首之位;然后又将朱紫英、赫连山、裘三鸣以及诸多穆龙河的军中旧部,都给撤职了。

    最过分的,还要数撤了穆清鹤的副军首职务,得亏黄甲军第三军是穆氏嫡系部队,大概是担心引起士卒大规模抵触,段鸿保留了穆清鹤的第三军都统职位。

    穆氏子弟以及穆龙河旧部,受到如此明目张胆的打压和针对,再加上己方不断在镇城被边缘化,心里怎么可能没意见?

    段氏的行为,其实也不难理解。

    穆龙河毕竟是整个陲山唯二的显阳级强者,且论资历连领主段鸿都比不过,这么一个不管是在军中,还是镇城各处,都有着极强影响力的人,现在出了事,段氏自然要趁机肃清他的影响,彻底掌控陲山。

    问题就在于,一来太心急,二来吃相太难看了点。

    穆龙河虽然被废,但人又没死,而且夏鸿还公开承诺了,十年期满就送他回来,鸿门之战到现在,前前后后才不到两年时间,镇城的核心高层行列,就看不到一个穆氏族人了。

    连穆龙河的那些旧部,除了主动找段氏交投名状,表了忠心的少数几人,还能保留原有的职务,其余绝大部分人,基本也都被取缔了职务,要么闲赋在家,要么就沦为了普通的狩猎人员,再无半点职权。

    可以说,眼下整个陲山,穆氏手上,只剩下黄甲军的第三军了,而据刚刚第一个开口的那名士卒所言,领主段鸿马上就要对第三军动手了,穆清鹤的都统职位很快就会被取缔,届时他们这些第三军士卒,大概率会被肃出军队,再换成其他人。

    起先开口的那名士卒,抬头与中年银甲将军对视了一眼,眼中微微闪过一抹幽色,随后遇到试探的缓缓开口:“领主也太……糊涂了点!”

    听到他将矛头直接对准了领主段鸿,一众士卒脸上都露出了惊容,但却也没有打断,只是抬头看着他。

    “如此迫不及待的肃清军首旧部和穆氏一族,就为了带着咱们向北朔投诚,我陲山镇,尚有一万五千镇御军,再加上咱们这三千黄甲军,照样能立足九镇,保住陲山镇祚,何必要向他人摇尾乞怜?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一众士卒表情顿时都阴沉了下来。

    段氏和杨氏的关系,在陲山不算秘密,近一两年领主段鸿投靠北朔的意图,在镇城不说人尽皆知,起码他们这些黄甲军士卒,都是一清二楚的。

    其他人的想法暂且不说,作为陲山镇的中流砥柱,他们这些人,无论是从内心情感出发,还是作实际利益的考量,绝对都是不想并入北朔的。

    退一万步说,领主段鸿,对他们这些穆龙河旧部的看法,跟穆氏一族是差不多的,即便真要带着陲山并入北朔,他也只会为自己的嫡系部队黄甲一军,以及段氏一族,谋求最大的利益。

    而他们这些人,跟穆氏一族,以及镇城里千千万万的人口,最后都只会成为段鸿投靠北朔的筹码,沦为陲山镇祚覆灭的牺牲品。

    “可惜军首不在,若是军首在,哪儿能让领主如此胡作非为,先领主段钊当年去世前就留下过遗言,说北朔狼子野心,我看领主,早就把这话给忘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早些年就看北朔人不爽了,尤其是那几个杨氏子弟,每次来陲山都跟主人似的,压根不把我陲山子弟放在眼里,段氏那帮人也是群软骨头,把他们当成亲爹供着,哼……”

    “真要找靠山,金山、武川,哪家不比北朔好?”

    “还有大夏,那大夏领主虽斩了军首双臂,却并未杀他,当那么多人的面,不但亲口夸赞了军首一族的门风,还承诺只关军首十年,就前年鸿门之战,六镇联合威逼的情形来看,那夏鸿领主能做到这一步,已经实属不易了,依我看,确不负其仁德之名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,大夏现在如日中天,早已是名副其实的摩敖第一镇,真找北方三镇投靠,还不如找他们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